• 2000年第1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特征及岩石系列

      2000, 19(4):289-296.

      摘要 (2343) HTML (0) PDF 1.31 M (2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透辉石正长岩-透辉石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透辉石和角闪石。岩石化学成分富碱、高钾、K2O/Na2O比值大,微量元素富集Rb,Sr、Ba、Th、U和LREE,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幔源特征,岩石属于钾玄岩(shoshonite)系列。

    • 桐柏——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的厘定

      2000, 19(4):297-306.

      摘要 (2701) HTML (0) PDF 1.71 M (2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讨论,认为桐柏—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存在过碱性(peralkaline)和铝质(aluminous)A型花岗岩。过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其ACNK=0.72~0.97,NKA=1.02。铝质A型花岗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岩石类型也为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其SiO2含量为67.73%~77.60%,富碱(Na2O+K2O含量为7.97%~9.76%),ACNK=0.72~1.03, NKA=0.84~0.97,属于偏铝质-微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负铕异常明显(δu=0.12~0.57),Zr、Nb、Ga、Y富集。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相比,研究区高硅(SiO2>72%)的铝质A型花岗岩富Fe(FeOT>1.50%),高Zr+Nb+Ce+Y和Ga/Al,具有较高的Zr饱和温度(845~880℃)。研究区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期后环境,标志着桐柏—大别造山带在晚白垩世进入了伸展塌陷阶段及碰撞-叠覆造山的结束。

    • 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估算方法及其意义

      2000, 19(4):307-315.

      摘要 (1853) HTML (0) PDF 1.99 M (2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前人使用的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岩石学方法估算火山喷发不同阶段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具体步骤,同时以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为例说明利用该方法估算的具体过程。估算结果表明不同气体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的脱气率是不同的,不能用包裹体中挥发分相对含量的高低来判断火山喷发所释放到大气圈中的气体类型和质量。该方法对火山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三江地区北部三叠纪深水沉积及其意义

      2000, 19(4):316-322.

      摘要 (1650) HTML (0) PDF 1.75 M (2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位于西藏东部的三江地区北部累计厚度达10000余米的三叠系以海相沉积为主,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的一种或两种占优势的组分构成。其以陆源、内源及火山源碎屑流与浊流形成的深水沉积为特色,并分别堆积在不同背景的江达弧内盆地和生达弧后区的沉积盆地中,研究表明这些深水沉积应是活跃的构造作用的响应,对认识三江地区的构造活动具有指示意义。

    •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研究

      2000, 19(4):323-332.

      摘要 (1809) HTML (0) PDF 1.98 M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在不足4 km的距离内岩相急剧变化,实为国内外罕 见。从东至西,泰陵剖面由灰色角砾硅化岩+黑色粉砂凝灰页岩+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山 顶剖面由不纯砂岩+泥质白云岩组成,德胜口剖面由泥质白云岩+石英砂岩+层凝灰岩组成。 本文仅对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三种岩石进行系统研究。宏观、微观特征、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 化学分析数据表明: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受火山-地震 事件影响形成的沉积岩,而覆盖其上的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形成于正常滨海环境中。最后提出 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形成模式图。

    •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的研究

      2000, 19(4):333-340.

      摘要 (2265) HTML (0) PDF 2.06 M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韧性剪切带内的流体作用是一种复杂的构造物理化学过程和力学-化学的耦合过程。它不仅影响着岩石的变形机制,促进变形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影响着岩石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本文在综合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岩石的成分变异和体积变化是韧性前切带内流体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韧性剪切带内构造-流体演化历史,构造物理化学、岩石应变模式及其特征的研究是今后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

    • 大别山北部磨子潭变质英云闪长岩内的暗色包体

      2000, 19(4):341-348.

      摘要 (1731) HTML (0) PDF 1.54 M (2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别山北部磨子潭附近新元古代英云闪长岩内包裹有许多暗色包体,其中可能保存有该区地壳早期演化的一些信息。对其中三个比较大的包体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它们的组成矿物主要为角闪石和长石,此外还含有少量绿泥石和不透明铁质矿物。这些包体可能遭受与晓天-磨子潭断裂有关的比较强烈的后变质糜棱岩化,但没有同变质或后期的脉体。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SiO2含量为49.10%~53.27%,TiO2为0.74%~1.32%,Al2O3为11.80%~15.72%,Na2O为1.39%~3.58%,K2O为4.32%~6.17%,P2O5为0.82%~1.02%;稀土元素丰度为332.85×10-6~440.23×10-6,配分曲线为没有明显Eu异常的右倾型;143Nd/144Nd比值为0.511790~0.512185,εNd(0)为-8.9~-17.6;87Sr/86Sr比值为0.708732~0.709417,Sm-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分别为1854 Ma、1899 Ma和1578 Ma。没有迹象显示岩石经历了交代作用的改造,使得可以根据上述特征得出如下初步推论: (1)所研究包体的原岩是形成于前寒武纪陆内拉张背景的富碱质基性岩浆岩; (2)大别山地壳组成中可能包括了比该岩浆岩更古老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大别变质杂岩曾经是早前寒武纪地块的一部分。

    • 云南乐红铅锌矿床氧化带中异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2000, 19(4):349-354.

      摘要 (1696) HTML (0) PDF 917.96 K (2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乐红铅锌矿床氧化带十分发育,呈细脉或葡萄状产于氧化矿石中的白色矿物曾被认为是菱锌矿。笔者对该矿物作了物理、光学性质,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失重和差热分析研究,确定其为异极矿。其晶体化学式为Zn3.98(Si2.01Al0.01)2.02O7(OH)2.03·0.88H2O,晶胞参数a=0.8380(4)nm,b=1.0718(7)nm,c=0.5125(6)nm。对异极矿矿物学特征的全面研究,丰富了国内的矿物学资料。该矿物是乐红铅锌矿床中次生的主要工业锌矿物,因此,具有现实的工业利用价值并对寻找原生铅锌矿体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氟铁云母——“姑苏城外”发现的新矿物

      2000, 19(4):355-362.

      摘要 (2058) HTML (0) PDF 1.35 M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氟铁云母是三八面体云母类矿物新种,属铁云母的富氟类似物。新矿物产于“姑苏 城外”近郊苏州A型花岗岩上部氟铁云母分异岩中。矿物呈自形-半自形板片状;铁黑色,半透 明。密度3.18 g/cm3(实测)和3.23 g/cm3(计算)。二轴负晶;钠光下测得折光率:Ng=Nm= 1.648,Np=1.596;2V(实测)≈0°,2V(计算)=0°;Y=b=Nm。矿物多色性强:Ng棕褐色,Nm 暗绿色,Np浅棕色。由电子探针、湿法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手段提供的氟铁云母化学成分均值 (wB%):SiO234.12,Al2O313.89,FeO 26.19,Fe2O37.86,MgO 1.49,MnO 0.68,Li2O 0.47,TiO2 1.29,ZnO 0.27,NiO 0.01,K2O 8.73,Na2O 0.19,Rb2O 0.42,CaO 0.02,BaO 0.44,SrO 0.01, H2O+0.91,F 3.91,Cl痕量,S 0.00,O=F 1.65,总量99.25。按O+OH+F+Cl+S=12及四面 体阳离子数之和为4计算的氟铁云母经验化学式为:(K0.92Na0.03Rb0.02Ba0.01)0.98(Fe2+1.82Fe3+0.49Al0.19Mg0.18Li0.16Ti0.08Mn0.05Zn0.02)2.99(Al1.17Si2.83)4.00O10(F1.03OH0.50O0.47)2.00。其理想化学式为:KFe2+3AlSi3O10F2。氟铁云母属单斜晶系1M型,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0.5369(8)nm、b=0.9289(3)nm、c=1.0153(8)nm,β=100.49(1)°,V=0.4980(2)nm3,Z=2。矿物已做结构分析和穆斯堡尔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测试。在氟铁云母单矿物分异岩内,绝大多数主矿物是从A型花岗岩浆演化至晚阶段熔离形成的富氟、铁、亲石性矿化元素和相对富碱性元素(且K Na)但贫水的硅酸盐熔浆中直接结晶所成。新矿物及其名称业已得到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

    • 锌试剂与微量汞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及环境学意义

      2000, 19(4):363-368.

      摘要 (1893) HTML (0) PDF 981.80 K (2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pH=6.70的缓冲溶液(KH2PO4-NaOH)中锌试剂与汞生成的蓝色 配合物。在最大吸收处吸光度与汞离子的含量成线性关系,配合物的吸收峰值为λmax=545 nm, 比锌试剂本身吸收峰值490 nm位移55 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ε=2.8×105L·mol-1· cm-1。汞离子的标准工作曲线在0.1~25μg·mL-1的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最低检测 浓度为0.01μg·mL-1,同时,研究了测定该配合物的基本条件。实验表明,此反应灵敏度较高, 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操作方便,可用于环境中的生物体内微量汞的测定。

    • 雪宝顶绿柱石的谱学研究

      2000, 19(4):369-375.

      摘要 (1682) HTML (0) PDF 1.19 M (2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雪宝顶绿柱石的晶体化学、矿物谱学、热释光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分 析讨论。结果表明,雪宝顶绿柱石化学成分具有富碱、富水,过渡金属离子以Fe3+、Fe2+为主的特 点。碱金属离子、水和Fe2+存在于绿柱石结构隧道中,隧道水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水可以 进一步区分为Ⅰ1和Ⅰ2两亚类,Fe2+主要与隧道水结合形成水合离子[Fe2+(H2O)]。Fe3+主要 占位于绿柱石AlO6八面体中的Al3+位,是导致绿柱石呈浅绿色的主要杂质离子。绿柱石的热释 光强度和峰温可作为其标型特征之一。成矿溶液属于气成高温热水溶液,且富含大量碳酸或碳 酸气。

    • NiFe2O4—ZnFe2O4尖晶石固溶体中的离子占位

      2000, 19(4):376-381.

      摘要 (2249) HTML (0) PDF 1.21 M (2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105Pa、1400℃条件下实验合成了不同成分的Ni(1-x)ZnxFe2O4尖晶石,并将 部分尖晶石在1100℃和1610℃条件下重新平衡。采用粉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尖晶石的晶胞 参数。将实测的尖晶石晶胞参数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温度小于1400℃时, Ni(1-x)ZnxFe2O4尖晶石中的四面体主要由Zn2+、Fe3+占据,而八面体主要由Ni2+、Fe3+占据;但 至少当温度高于1610℃时,Ni(1-x)ZnxFe2O4尖晶石中离子似乎呈随机分布。

    • 呷村黑矿型矿床高~(18)O成矿流体的成因

      2000, 19(4):382-389.

      摘要 (1756) HTML (0) PDF 1.56 M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流体包裹体和石英18O资料 ,提出呷村高18O成矿流体的成因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 ,指示岩浆流体的参与 ,这已被成矿流体的高盐 [w (NaCleq) =5.7%~ 2 1.3% ]和极度富气所证实。另一种 ,指示海水与高18O火山岩或沉积岩发生过高温、低m水/m岩石 反应。现代和古代VMS矿床热液对流深度、水 -岩反应理论计算结果及遍布矿区成矿前的低温 ( <150℃ )和高m水/m岩石 反应表明后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高18O成矿流体来源的确对完善VMS矿床成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