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藏北蚕眉山地区中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过程研究

      2006, 25(4):261-272.

      摘要 (1896) HTML (0) PDF 521.69 K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藏高原北部蚕眉山地区中新世火山熔岩属于可可西里新生代火山岩带中段的羌巴欠岩省,从早至晚由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英安岩等3类岩石组成,全岩K-Ar法年龄为12.81~14.51Ma。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粗面英安岩的Si O2含量分别为53.85%~56.02%、59.22%~61.84%、64.81%~67.70%。火山岩K2O+Na2O含量为6.21%~8.20%,K2O含量为3.17%~4.94%,K2O/Na2O=1.01~1.52,Ti O2含量为0.77%~1.88%,属钾玄岩系列,ACNK=0.54~0.90,KNA=0.57~0.72,属偏铝质岩石。LREE强烈富集,ΣREE=297×10-6~939×10-6,(La/Yb)N=45.1~127.4,δEu=0.73~0.95,高度富集LILE(K、Rb、Cs、Sr、Ba、U、Th),相对贫HFSE(Nb、Ta、Zr、Hf)。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对比,认为岩浆应来源于EMⅡ型地幔的部分熔融。氧化物Harker图解、Mg#值对微量元素协变图解、La/Sm La图解以及Mg#值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等表明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属同源岩浆演化产物,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而粗面英安岩则属于另一岩浆系列,由先期经一定程度演化的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固结的岩石后期经再次部分熔融所形成。据此认为,青藏北部新生代深部地幔熔融等岩浆作用过程应有比地表火山岩更宽的时、空尺度,区域挤压构造体制使部分幔源岩浆被封闭在深部而冷却成岩,因此,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一定程度上与区域构造体制的发展和迁移有关。

    • 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TTG的厘定及其意义

      2006, 25(4):273-281.

      摘要 (2005) HTML (0) PDF 443.39 K (2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大,与TTG类似。雅江桥奥长花岗岩的SHRI 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78±11Ma。初步认为本次工作所选的康定杂岩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TTG花岗岩。结合TTG的形成环境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是板块俯冲环境体制下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 鞍山地区铁架山花岗岩中表壳岩的碎屑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06, 25(4):282-286.

      摘要 (2081) HTML (0) PDF 244.96 K (2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鞍山地区3.0Ga铁架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分布范围最大的钾质花岗岩,其中存在较多成熟度高的变泥沙质岩石表壳岩,其元素和Nd同位素组成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以往研究把它们作为铁架山花岗岩中的表壳岩包体,认为铁架山花岗岩形成于它们的部分熔融。本文利用碎屑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鞍山铁架山花岗岩中变泥沙质表壳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制约,证实表壳岩形成于铁架山花岗岩之后,为遭受强烈变质变形地区变泥沙质岩石时代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 南秦岭地区存在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耀岭河群

      2006, 25(4):287-298.

      摘要 (2052) HTML (0) PDF 591.72 K (3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耀岭河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安康-武当地区中部的耀岭河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偏碱性玄武岩组合,形成于板内拉张-裂谷环境,而商南耀岭河、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的耀岭河群则为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证实南秦岭地区在6.5~8亿年期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

    • 锶、碳同位素演化在新元古代地层定年中的应用——以胶辽徐淮地层分区为例

      2006, 25(4):299-304.

      摘要 (1905) HTML (0) PDF 264.56 K (3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Sr、C同位素地层学原理,利用胶辽徐淮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Sr、C同位素数据,与国际上已有的Sr、C同位素演化曲线对比,结果表明,胶辽徐淮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沉积主体之间Sr、C同位素比值的对比性很好,沉积时限约在750-860Ma之间,并延续到震旦纪,为北方青白口纪及其后的沉积。同时也表明,Sr、C同位素演化相结合是解决缺乏大化石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的有效方法。

    • 从REE和硅同位素特征探讨西藏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成因

      2006, 25(4):305-313.

      摘要 (2057) HTML (0) PDF 392.57 K (2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床中层状夕卡岩的REE及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典型热水喷流型矿床和现代海底热流体进行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认为,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与古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应属热水喷流成因。这为其共生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大别山南部天然碳硅石

      2006, 25(4):314-322.

      摘要 (1875) HTML (0) PDF 453.92 K (2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1975年的矿点检查报告,在大别山南部董家山蛇纹岩体的人工重砂和岩石薄片中,发现确有天然碳硅石存在。大部分碳硅石单晶为六方板状,一部分为不规则形,最大粒径450μm×100μm,一般250μm×150μm。薄片中的粒径较小。单晶的拉曼光谱位移峰值稳定,薄片中碳硅石的拉曼位移峰也都在误差范围内。单晶以二轴晶(+)为主,部分为一轴晶(+),薄片中晶体几乎都为二轴晶(+)。虽然天然碳硅石可以产出于任何岩石中,但是原位的天然碳硅石只见于陨石和金伯利岩中,本文发现的很可能是首例地球蛇纹岩中的原位天然碳硅石。天然碳硅石与人工合成的碳化硅在结晶行为、光学性质和红外光谱方面有明显不同,成分也有差异,但拉曼光谱虽有差别却不明显。由于碳硅石与金刚石有类似的四面体方向sp3异化键和相同的滑动面,可能有类似的变形条件。根据碳硅石有晶内变形,推测其形成于≥300km的深度,这对认识大别山南部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

    • 方钠石的原位高压X射线研究

      2006, 25(4):323-326.

      摘要 (1700) HTML (0) PDF 216.45 K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室温下使用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和同步辐射光源,对架状硅酸盐矿物方钠石进行了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实验,最高压力达到17.4GPa。在研究的压力范围内观察到在3GPa左右方钠石发生了一次相变,且压力大于6.3GPa时,d222出现异常增大。对方钠石在高压下相变以及d222增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方钠石结构中存在着充填大阳离子的多面体笼和孔道,高压下这些笼和孔道容易扭曲变形,从而造成结构的改变。

    • >环境矿物学
    • 介孔分子筛材料合成及应用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2006, 25(4):327-334.

      摘要 (1751) HTML (0) PDF 270.48 K (3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孔分子筛材料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孔分布有序且孔径均匀等结构优点而在催化、电磁传感器、纳米光学器件和色谱载体等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全面综述了介孔材料材质及机理的研究概况,合成方法,模板剂、助剂对于介孔分子筛材料合成的影响,以及介孔材料的应用研究,并就该类材料在合成和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论述。

    • 微波辅助化学反应制备纳米高岭石

      2006, 25(4):335-337.

      摘要 (1724) HTML (0) PDF 180.52 K (2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高岭石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吸附容量,利用微波辅助化学反应制备了尿素-高岭石复合物,进一步微波辐射使层状高岭石完全剥离并粉碎,经分散后得到了纳米高岭石。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硎)进行了过程中样品结构、形貌和尺寸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通过微波辅助剥离并粉碎层状高岭石,时间只需30min,约为单一球磨的1/20,分散后的纳米高岭石平均粒径约为150nm。

    • 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堇青石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

      2006, 25(4):338-340.

      摘要 (1674) HTML (0) PDF 263.99 K (3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高铝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堇青石微晶玻璃。通过差热分析(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确定了合适的热处理条件:核化温度807℃,核化时间2h,晶化温度960℃,晶化时间3h。XRD分析显示,制得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堇青石。SEM分析表明,基础玻璃晶化完全,微晶玻璃中微晶体呈不规则柱状、棒状,微晶体长度为5~15μm,长径比为5~10。

    • 钾霞石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表征

      2006, 25(4):341-344.

      摘要 (1639) HTML (0) PDF 234.75 K (2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氨水调节pH值,正硅酸乙酯-硝酸铝-硝酸钾-乙醇溶胶在5~12min内快速形成凝胶,最佳胶凝条件为:H2O/TEOS=25,EtOH/TEOS=4,pH≈9。干凝胶在862℃晶化热处理3h制备得到纳米级钾霞石粉体。合成钾霞石粉体一次粒子粒径约50nm,团聚后的二次粒子粒径5~20μm,平均孔径11.2nm,孔径呈双峰分布,属于中孔材料,可用作催化剂助剂。

    • 天然生物活性陶瓷珍珠层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2006, 25(4):345-348.

      摘要 (1772) HTML (0) PDF 163.27 K (2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生物陶瓷材料,一直是生物矿物材料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国外文献有关利用珍珠层作为骨植入材料的研究报道,就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及其所具有的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的动物临床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认为珍珠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植入材料,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宝玉石矿物学
    • 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及红外光谱鉴定系统

      2006, 25(4):349-356.

      摘要 (2934) HTML (0) PDF 396.30 K (9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外透过光谱技术是当前鉴别翡翠是否有聚合物充填的最好方法,而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伤的测试方法,主要提供矿物的基频振动光谱信息,在宝石学研究方面特别是鉴定宝石种属方面显示出新的应用可能性。本文介绍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的宝石学应用和包含318个光谱的数据库以及检索、鉴定程序的宝石红外光谱鉴定系统。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