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2007, 26(3):197-212.

      摘要 (2387) HTML (0) PDF 4.74 M (2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湘东南地区以印支期主俯冲断裂——茶陵-郴州大断裂为界,分为东部炎陵-汝城隆起区和西部衡阳-桂阳坳陷区。区内印支期花岗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并可根据岩石特征分为2组。第1组产于衡阳-桂阳坳陷区NW向深断裂中,由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SiO2平均含量总体较低,为69.68%;大多为弱过铝,ASI值0.96~1.29,平均为1.08;具有相对较低的ISr值(0.7080~0.7168)和t2DM值(1.48~1.72Ga)以及相对较高的εNd(t)值(-8.90~-5.83)。第2组位于炎陵-汝城隆起区及衡阳-桂阳坳陷区将军庙次级隆起带中,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SiO2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为72.23%;总体为ASI值大于1.1的强过铝花岗岩,ASI值1.01~2.60,平均达1.30;具有相对较高的ISr值(0.7159~0.7345)和t2DM值(1.81~1.97Ga)以及相对较低的εNd(t)值(-12.0~-9.85)。根据上述特征,结合岩石圈结构和A/MF-C/MF图解分析,第2组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等,第1组花岗岩源岩除中地壳岩石外,可能还有少量下地壳基性麻粒岩成分以及幔源组分的加入,说明存在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地壳加厚及其后的减压导致中地壳重熔是岩浆形成的主导因素,幔源岩浆底侵使坳陷区与深大断裂带内的岩体中混入下地壳成分及少量地幔物质。已有研究表明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因此印支期与燕山早期两阶段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彼此之间提供了制约。

    • 吉林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中熔体-岩石作用特征及其对地幔交代作用的启示

      2007, 26(3):213-222.

      摘要 (1574) HTML (0) PDF 510.40 K (3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吉林双辽地区古近纪玄武岩中一方辉橄榄岩包体记录了上地幔交代作用的信息。原生斜方辉石被交代成因的单斜辉石和橄榄石所围绕,或形成反应边结构,或斜方辉石残留在次生单斜辉石中。这些反应结构仅出现在尖晶石的周围。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次生单斜辉石具有高Mg#、Cr#和CaO/Al2O3比值,次生橄榄石高Mg#、CaO和Cr2O3,被交代的尖晶石边部高Cr#、CaO。由于交代作用并未影响橄榄岩体系的Mg#,而且熔体-岩石反应结构指示Opx(斜方辉石) Sp(尖晶石) 熔体(Ⅰ)→Cpx(单斜辉石) Ol(橄榄石) 熔体(Ⅱ),结合实验以及文献资料,认为双辽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受到了硅酸盐熔体的交代。这种交代导致橄榄岩中斜方辉石逐渐减少,单斜辉石和橄榄石逐渐增加,从而使方辉橄榄岩渐变成易剥橄榄岩。这种交代现象可能发生在软流圈-岩石圈接触带上的熔-岩反应区,暗示了在古近纪双辽地区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上涌导致的软流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仍在继续。

    • 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2007, 26(3):223-231.

      摘要 (1931) HTML (0) PDF 425.97 K (2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锆石SHRIMP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50±3Ma。才溪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弱过铝。岩石富集LREE,具Eu负异常,*Eu值为0.54~0.66,亏损Ba、Nb、Ta、Sr、P、Eu、Ti。(87Sr/86Sr)i值较高,为0.710462~0.712265,εNd(t)为-8.68~-9.81,t2DM为1.51~1.61Ga。岩石中黑云母富铝、镁,在Fe2 -Fe3 -Mg2 三角图上落入壳幔混源区。根据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认为,才溪二长花岗岩是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在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

    • 甘肃北山造山带红石山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07, 26(3):232-238.

      摘要 (1736) HTML (0) PDF 337.34 K (2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肃北山造山带红石山地区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岩石属于钙碱性岩浆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点,但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等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这些岩石SiO2含量均大于56%,Al2O3含量多≥15%,富Na,MgO含量<3%,Mg#为30.71~59.13,Sr含量高,Sr/Y在19.71~72.86之间,8个样品中有6个比值大于40;Y<18×10-6(6.0×10-6~14.7×10-6);Eu异常不明显或具弱的Eu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属强烈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Nb负异常十分明显,Sr也具有较明显的正异常,其εNd(t)为正值[εNd(t)=4.09~5.67],(La/Yb)N-YbN和Sr/Y-Y图解上样品主要落入埃达克质岩区域。这些埃达克质岩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特征及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储层火山岩锆石地质年代学研究

      2007, 26(3):239-246.

      摘要 (1748) HTML (0) PDF 382.03 K (3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庆深气田储层火山岩由多期火山喷发叠置形成,分布于自垩系下统营城组,以酸性喷发岩为主。火山岩离子探针(sHRIMP)U—Pb锆石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储层火山岩年龄集中在111~115Ma,介于早白垩世晚期阿普第阶(Aptian)和阿尔布阶(Albian)分界线附近。兴城与升平两个天然气产区储层火山岩测年结果对比表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火山作用产物,并非以前所认为的兴城地区火山岩属营城组一段,升平地区火山岩属营城组三段。该成果对于松辽盆地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大庆徐家围子火山岩热释光特征与火山活动期次及岩性判别

      2007, 26(3):247-252.

      摘要 (1499) HTML (0) PDF 209.69 K (3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热释光的用途很广,但在判断火山活动旋回(期次)以及火山岩类型鉴定方面,尚未涉及。本文通过对大庆徐家围子升深7和杨参1井岩石样品以及其他井部分火山岩样品的热释光特征的研究,发现:①升深7井中,顶部峰型和总积分强度近似,可指示为同期喷发产物;中下部热释光特征表现为“顶底韵律效应”,可能是较晚阶段的火山喷发物对前一阶段顶部有热改造而消耗了部分辐射积累。②杨参1井中根据热释光特征可划分2个旋回和4个期次。下部旋回发育双峰,主峰积分强度差别较大,可能指示底部为多源喷出产物(如多机构产物)混堆,小旋回产物之间叠加;主峰积分强度从下到上依次减小,反映了火山岩喷发强度的降低。上部旋回发育单峰,热释光积分强度相差不大,可能为一套同源产物。③升深7井中未发生明显蚀变作用的安山岩热释光特征相似而杨参1井中岩相均一、未蚀变的凝灰质岩热释光特征也很相似,这表明热释光特征技术应用于火山空落相岩石和火山熔岩岩性判别是有可能的。最后总结了火山岩热释光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 松辽盆地北部登娄库组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时期与油气成藏

      2007, 26(3):253-258.

      摘要 (1514) HTML (0) PDF 300.67 K (2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与油气包裹体同期形成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合本地区埋藏史和热史,确定登娄库组三、四段砂岩天然气成藏期为96~81.5Ma,并可细分为3期(分别为93~91Ma、88.8~82.8Ma和82.3~81.5Ma),前两期持续时间长,第3期时间相对较短。根据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宏观上受T4断层控制、微观上呈发育→较发育→不发育旋回性分布的特点判断,裂缝是酸性流体的运移通道,早期T4断层的形成时期是次生孔隙大量形成的时期:其中青山口组青-段沉积时期储盖匹配性最好,形成的次生孔隙与油气注入时期匹配,易形成气层;姚家组沉积时期储盖匹配关系好,但气源可能不足,该期形成的次生孔隙可能会形成低产气层或气水同层;登娄库组沉积时期储盖匹配性差,形成的次生孔隙难以保存,最终会形成干层。

    • 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熔融包裹体的成分

      2007, 26(3):259-268.

      摘要 (1683) HTML (0) PDF 379.80 K (3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高温高压技术与电子探针分析,首次获得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的主要成分。熔融包裹体的成分主要是SiO2和Al2O3(分别平均为70.72%和13.94%)及少量K2O(2.0%),其他氧化物含量甚低,并且含有大量的挥发分(主要是H2O,达11.56%)。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熔融包裹体液相中CO2、H2S等含量不高(分别为7.8%和4.3%),气相部分主要是一些还原性气体。熔融包裹体代表HF-H2O-花岗岩体系结晶分异最后阶段残余熔融体的成分,证实脉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不是单一的热水溶液,而是硅酸盐熔体与超临界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其成矿作用始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结构水

      2007, 26(3):269-274.

      摘要 (1505) HTML (0) PDF 309.81 K (2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6个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的粒间金红石进行了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观察和电子探针(EMP)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金红石颗粒都在3280cm^-1叫和3295cm^-1出现强的吸收峰,少数颗粒在约3360cm^-1出现较弱且宽的峰,这3组峰都是由金红石中的结构OH引起的。与高温高压合成实验结果比较发现,3280cm^-1叫峰主要是由Ti^3+H^+←→Ti^4+取代引起的,3295cm^-1峰可能是由Fe^3++H^+←→Ti^4+造成的,而约3360cm^-1的峰与Mg^2+取代Ti^4+的电荷补偿有关。由目前认为较可靠的两个金红石红外吸收系数获得结构水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61×10^-6~854×10^-6和202×10^-6~1075×10^-6,不同的IR吸收系数导致计算的水含量相差4~5倍,因此,前人所得到的金红石高水含量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与共存的石榴石和绿辉石相似,不同样品间的金红石水含量也表现出不均一分布,指示着超高压过程中有限的流体活动和快速的板块俯冲一折返过程。

    • >宝玉石矿物学
    • 古玉器的化学风化机理初探之二——块状模拟实验

      2007, 26(3):275-279.

      摘要 (1668) HTML (0) PDF 5.02 M (2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前文粉末态模拟实验基础上,初步模拟古玉埋藏的酸性以及碱性环境,通过对不同材质玉料的块状形态在酸、碱缓冲溶液中的浸泡实验,并与粉末态玉料的浸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对古玉器风化机理的认识。

    • 新型白云岩珠核的研究

      2007, 26(3):280-284.

      摘要 (1540) HTML (0) PDF 272.13 K (3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筛选天然白云岩为原料,采用机械磨削和表面处理等工艺,制成新型珠核。这种珠核物化性质与现有贝、蚌壳珠核相近,具有颜色白、光泽强、外形圆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研制和开发新型白云岩珠核,既能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能满足今后珍珠产业发展的需求。

    • >综合资料
    • 新矿物(2001.1-2001.12)

      2007, 26(3):285-294.

      摘要 (2405) HTML (0) PDF 466.35 K (6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于2001年度在各国刊物上正式发表的35种新矿物,其中硅酸盐包括水硅钡石、羟氟碳硅钛铁钡钠石、氯碳硅铁钡石、硅铁锶镧钠石、氯碳硅钡石、钾菱沸石、水硅锆钠石、斜方硅钠钡钛镧石、铈鲍利雅科夫矿、硅锆钛锶石、锶杆沸石、钒电气石;砷酸盐包括砷钠铜石、羟砷铅钻石、羟硅砷铁石、羟砷铁铜钙石、羟砷钙镍石、赛羟砷铜石;碳酸盐包括单斜羟碳汞石、羟碳铀石;硫酸盐包括羟硼钙矾石、铊明矾、斜方钒矾;硼酸盐包括氯硼锶钙石、硼铯铝铍石;钒酸盐包括水镁钒石;草酸盐包括水氯草酸钙石;磷酸盐包括羟碳磷铝钙石;硝酸盐包括单斜铜硝石;硫化物包括密硫铑矿、硫钙水铬矿;硫盐包括硫铋铜铅矿;氢氧化物包括羟铁镁锑锌矿、羟氯铬镁石;单质互化物包括副斜方砷。文中表格依次列出了矿物的中外文名称及化学式、晶系及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状及共生(伴生)组合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