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6, 35(6):0-0.

      摘要 (14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研究
    • 阿拉善雅布赖山二叠纪中酸性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2016, 35(6):901-928.

      摘要 (1865) HTML (0) PDF 14.44 M (2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雅布赖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部,该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雅布赖山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其中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80±1 Ma,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86±1 Ma,英安岩年龄为275±2 Ma,英云闪长岩年龄为272±1 Ma。正长花岗岩个别锆石的εHf(t)值为正值,大多数低于0,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或形成过程中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英安岩中锆石的εHf(t)值均低于0,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这与典型的古老陆块上发育的酸性岩浆岩一致。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都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具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而英云闪长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Eu正异常,且相比前两者具有较高的Sr/Y值(>300)。排除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围岩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中上地壳酸性侵入岩的结晶分异作用难以形成如此高的Sr/Y值,因而英云闪长岩高Sr/Y值特征可能是源区特征的反映。因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均不能显著影响Sr/Y值,所以造成英云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其源区较深而存在石榴子石残留。结合前人研究,雅布赖山地区及其以东的诺尔公-狼山一带以及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岩浆岩带。其中,雅布赖山二叠纪岩浆岩可能形成于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和雅布赖-诺尔公-红古尔玉林构造带拼合的碰撞或碰撞后环境。

    • 新疆东天山哈尔里克二叠纪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2016, 35(6):929-946.

      摘要 (1605) HTML (0) PDF 10.13 M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哈尔里克山东段发育的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岩体侵位于小铺东花岗岩中,岩体岩性较为均一,呈紫红色,含有典型的碱性镁铁矿物镁钠铁闪石和霓石,副矿物有锆石、钛铁矿以及萤石等。化学成分上,该岩体富硅、碱、铁,贫钙、镁,低铝,富Rb、Th、Cs、U、Zr,贫Ba、Sr、P、Ti等,Nb、Ta、Hf和Ga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104 Ga/Al值变化于3.41~3.65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右倾,并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0~0.33);具有较高的锆饱和温度(940~952℃,平均为947℃)。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代表性样品的U-Pb年龄为288.9±1.6 Ma,表明该岩体属于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具有偏高的εHf(t)值(+8.7~+12.5)和较年轻的单阶段模式年龄(600~430 Ma),并以具较高的Y/Nb值(2.92~3.17)特征类似于A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奥莫尔塔格A2型碱性花岗岩是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相当于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钙碱性的岩石后,它们作为源岩发生再次部分熔融的产物。

    • 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超基性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源区的约束

      2016, 35(6):947-964.

      摘要 (1535) HTML (0) PDF 9.51 M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对象为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长界橄榄辉石岩锆石LA 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701±11 Ma。长界橄榄辉石岩主要由单斜辉石、橄榄石和少量斜长石以及少量钛铁氧化物组成,指示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单斜辉石、橄榄石和少量斜长石为主要分离结晶相。全岩具有低SiO2(44.01%~47.72%)、Al2O3(6.77%~9.10%)、TiO2(0.49%~0.75%)和全碱(Na2O+K2O=0.07%~2.04%)含量,而高MgO(23.97%~30.70%)含量的特征,岩石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长界橄榄辉石岩稀土元素总量(∑REE)较低,为25.7×10-6~55.6×10-6,全岩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点,同时还显示出"弧岩浆"的地球化学性质,明显的Nb-Ta负异常,较高的Th/Nb值(0.52~0.81)和较低的Nb/La值(0.25~0.44)以及低Nb(1.11×10-6~3.91×10-6)的特征。长界橄榄辉石岩具有高初始(87Sr/86Sr)i值(0.707 206~0.708 561)和正的εNd(t)值(0.25~0.41)。微量元素模拟结果表明,长界橄榄辉石岩起源于尖晶石相,其源区为受来自俯冲消减板片脱水或熔融形成的流体或熔体的交代的软流圈地幔,是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发生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4%~7%)。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长界橄榄辉石岩的形成可能与700 Ma时期江南造山带西段裂谷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熔融有关。

    • 东昆仑中段万宝沟群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

      2016, 35(6):965-980.

      摘要 (1373) HTML (0) PDF 6.97 M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万宝沟群位于柴达木地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段,主要由溢流相玄武岩、火山和陆源碎屑岩以及灰岩组成。万宝沟玄武岩可以分为两类:高Ti碱性玄武岩和低Ti拉斑玄武岩,前者具有高的Ti/Y(502~660)、Nb/Y(0.8~1.6)值和TiO2含量(2.76%~4.97%),与OIB类似;后者具有相对低的Ti/Y(383~439)、Nb/Y(0.3~0.4)值和TiO2含量(1.80%~2.49%),与E-MORB类似。SIMS锆石年代学结果表明万宝沟玄武岩形成于新元古代(762±2 Ma)。野外地层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万宝沟玄武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或者初始洋盆环境,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峰期阶段。

    • 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成因相划分

      2016, 35(6):981-990.

      摘要 (1246) HTML (0) PDF 6.34 M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岩心观察和高密度薄片鉴定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泥页岩成分组成及构造类型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岩石结构特征主要受成岩作用控制。根据泥页岩中方解石成因及重结晶程度,结合岩石成分及构造特征,将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泥页岩划分为沉积主控型、沉积-成岩双控型及成岩主控型三大成因相。沉积主控型分布最为广泛,岩相类型多样,构造特征反映成因环境;沉积-成岩双控型主要见于纹层状岩相,由泥质纹层与显晶粒状方解石纹层互层构成;成岩主控型以柱状、柱纤状方解石垂直层面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为特征。成岩主控型和沉积-成岩双控型泥页岩与页岩油气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有利成因相类型。

    • 云南姚安铅银矿床假白榴石斑岩空间分布和组构特征

      2016, 35(6):991-1002.

      摘要 (1362) HTML (0) PDF 7.07 M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姚安铅银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东侧的富碱斑岩带内,主要发育正长斑岩、粗面岩、假白榴石斑岩、含斑正长细晶岩等一套杂岩体,其中正长斑岩为主要容矿围岩。通过野外地质勘查、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及X射线微区衍射分析,对假白榴石斑岩的空间分布、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姚安铅银矿床假白榴石斑岩多以脉状、角砾状或呈小岩枝产出,出露在正长斑岩质火山角砾岩的外围,主要分布在角砾岩型铅银矿(化)体的南西侧、F4断裂的北东盘,在空间上与角砾岩筒及外围断裂有关;该矿床的假白榴石具两个世代,早期为灰绿色浑圆粒状假白榴石斑岩的假白榴石斑晶,富Al,晚期为灰-灰白色四角三八面体假白榴石斑岩的假白榴石斑晶,富Si、Na,二者均蚀变成钾长石、高岭石、石英等含水富硅矿物;姚安假白榴石斑岩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后的板内拉张环境;假白榴石斑岩形成晚于粗面岩、正长斑岩,早于含斑正长细晶岩;假白榴石斑岩与铅银矿(化)体无直接成因联系。

    • 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变沉积岩的成因矿物学与变质演化特征

      2016, 35(6):1003-1024.

      摘要 (1786) HTML (0) PDF 11.10 M (2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出露了多种典型的变沉积岩,其中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片岩保存多期/多阶段矿物相转变特征,本文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传统矿物对温压计的估算结果,限定上述典型变沉积岩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和晚期退变质(M3)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变质温压条件。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Grt)+板柱状夕线石(Sil1)+黑云母(Bt1)+钾长石(Kfs)+斜长石(Pl)+石英(Qtz)+钛铁矿(Ilm),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t=690~750℃,p=690~810 MPa;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阶段,稳定矿物组合为:Grt+Sil2+Bt2+Kfs+Pl+Qtz+Ilm,黑云母在强烈走滑剪切作用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2 Bt→Sil+6(Mg,Fe)O+K2O+5 Qtz+2 H2O,石榴石、黑云母和夕线石等受到剪切变形影响而发生强烈定向,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50~720℃,p=450~630 MPa;晚期退变质阶段(M3)的稳定矿物组合为:Qtz+Bt+Ms+Pl,退变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580~640℃,p=400~500 MPa。其变质演化p-T轨迹样式具有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式,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曾经历了一次明显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峰期变质可达到角闪-麻粒岩相;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上述变质岩石发生强烈的高温剪切变形作用,并伴随着黑云母等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

    • 西秦岭西成矿集区厂坝岩体的钼矿化特征及其Re-Os年龄

      2016, 35(6):1025-1036.

      摘要 (1359) HTML (0) PDF 7.02 M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肃西成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以铅锌矿床为主,其次发育有金、铜、钼等矿床(点)。厂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成矿集区中东部,岩体南缘接触带部位发育石英脉型钼矿,辉钼矿呈中粗粒半自形团块状产于粗粒石英脉内。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模式年龄范围为207.7±3.0~209.8±2.8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08.9±1.1 Ma,等时线年龄为209±15 Ma,指示钼矿化发生于晚三叠世。辉钼矿的铼含量介于18.82×10-6~21.97×10-6之间,平均19.65×10-6,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可能以壳源为主。钼矿化与区域岩浆活动以及金、铅锌成矿作用时代相近,是印支期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钼矿化年龄的厘定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矿体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2016, 35(6):1037-1044.

      摘要 (1477) HTML (0) PDF 4.04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金-铜-镍-铅锌-玉石-白云母成矿带内近几年发现的特大型金矿之一。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整理基础上,利用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特巴阿苏金矿床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的形式存在,自然金成色为764.5‰~1 000‰;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有少量黄铜矿及脉石矿物;金的嵌布类型有裂缝金、晶间金和相对较少的包裹金3种形式;矿石中自然金均为粒度小于40 μm的显微粒金。

    • 西藏轮郎铅锌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2016, 35(6):1045-1054.

      摘要 (1460) HTML (0) PDF 6.10 M (1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轮郎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北侧的铅锌银成矿带。本文基于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与区域矿产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矿石矿物的δ34S为-2.3‰~4.1‰,平均值为1.46‰,其频率直方图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具幔源硫特征。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为18.179~18.692,平均值为18.543;207Pb/204Pb为15.588~15.802,平均值为15.687;208Pb/204Pb为38.532~39.305,平均值为38.900;μ值在9.44~9.83之间,具有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造山带铅特征。轮郎矿床S、Pb同位素特征与冈底斯成矿带北亚带矽卡岩型矿床类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念青唐古拉结晶基底片麻岩,部分来自造山带幔源物质。

    • 新疆伊宁县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及矿床成因

      2016, 35(6):1055-1067.

      摘要 (1202) HTML (0) PDF 7.61 M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断陷盆地中一个重要的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二长斑岩及大哈拉军组第五岩性段安山岩、蚀变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围岩蚀变作用普遍而强烈。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赤铁矿和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成矿过程大致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①石英-黄铁矿阶段;②石英-硫化物脉阶段;③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主要为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包裹体测试均一温度为100~196℃,流体盐度为0.0%~7.3%(质量分数,NaCleq),流体密度为0.9~1.0 g/cm3,计算出成矿压力为5.2~81.9 MPa,对应成矿深度为0.5~7.4 km。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显示低温度、低盐度和较低密度的流体特征,表明成矿压力小和深度较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 >环境矿物学
    • 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原位水热合成P型沸石分子筛的研究

      2016, 35(6):1068-1074.

      摘要 (1328) HTML (0) PDF 3.65 M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SiO2/Al2O3=3.2)为基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成P型沸石分子筛。研究水热温度、NaOH浓度及水热时间对P型沸石分子筛的结晶程度及形貌的影响,得到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原位合成P型沸石分子筛的适宜条件为:水热温度100℃,NaOH浓度2.0 mol/L,水热时间24 h。该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可控成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材料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其他类型的沸石分子筛。

    • Fe(Ⅱ)/阳离子掺杂针铁矿矿物系统对2-NP的还原转化性能研究

      2016, 35(6):1075-1084.

      摘要 (1295) HTML (0) PDF 5.39 M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了不同阳离子掺杂改性的针铁矿,并采用XRD、红外、热重差热分析以及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入Mn2+、Cr3+、Al3+后并未明显改变α-FeOOH的晶体结构类型,说明部分阳离子掺杂进入α-FeOOH晶格,从而分别形成因Fe3+被Mn2+、Cr3+、Al3+部分取代的固溶体;红外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热重和差热分析以及TEM观察结果均表明几种金属阳离子没有形成氧化物相,可以确定这些离子已经进入针铁矿的晶格;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发现Mn2+、Cr3+掺杂者的能带隙较之纯相针铁矿的稍小,依次为2.18 eV和2.24 eV;而Al3+掺杂者的能带隙与纯相针铁矿相比有所提高,增加至2.34 eV。此外还考查了不同阳离子掺杂及纯相针铁矿与Fe(Ⅱ)构成的复合系统对邻硝基苯酚(2-NP)的还原效果,研究表明,在溶液pH=6和25℃等的条件下,上述还原转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Fe(Ⅱ)/Al3+掺杂针铁矿复合系统对2-NP的降解效果最好,在120 min时就达到了100%去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2-NP浓度的升高,2-NP的还原速率降低。而且,Fe(Ⅱ)/Al3+-针铁矿复合系统速率常数(k)随着溶液的pH值增大而升高。

    • 坡缕石黏土负载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磷的性能

      2016, 35(6):1085-1090.

      摘要 (1263) HTML (0) PDF 3.20 M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氧化还原共沉淀的方法将铁锰复合氧化物负载于坡缕石黏土表面,制备负载型吸附剂,由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剂对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热力学参数和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受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及温度的影响,在中性条件下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pseudo-second-order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1.76 kJ/mol;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略优于Langmuir方程,由Langmuir方程得到最大吸附量为26~31 mg/g。吸附焓变为9.29 kJ/mol,吸附熵变为正值,自由能变为-4.3~-5.8 kJ/mol,吸附作用有多层不均匀吸附的性质,同时包含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但不属强的化学键作用。

    • >其他
    • 2015年度部分地质学类期刊主要计量指标一览表

      2016, 35(6):1084-1084.

      摘要 (1148) HTML (0) PDF 2.03 M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6年总目次

      2016, 35(6):1091-1098.

      摘要 (1193) HTML (0) PDF 5.09 M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