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溧水盆地两类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2007, 26(1):1-12. CSTR:

      摘要 (1961) HTML (0) PDF 618.64 K (3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扬子地区溧水盆地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第1类以龙王山组粗面安山岩为代表,它们在空间上与玄武岩共生,SO2含量为58.0%~5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104×10^-6~117×10^-6,Ba=651×10^-6-695×10^-6)及LREE(如Ce=47.4×10^-6~49.0×10^-6),强烈亏损Nb-Ta,基本无Eu异常或弱异常(Eu/Eu^*=0.87~1.01,平均值为0.95),和同期玄武岩具有非常相似的Sr和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551~0.70557;εNd(t)=-3.6~-2.9],为同期基性岩浆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第2类火山岩由大王山组粗面岩组成,其SiO2含量为61.9%~66.4%,MgO变化在1.07%~2.56%之间,表现出与龙王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类似的微量元素元素特征,但具更高的K2O、Rb、Th、REE、HFSE和低的FeOT、TiO2、P2O5、CaO、Sr和相容元素含量,较龙王山组基性火山岩具高Sr和低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663~0.70813;εNd(t)=-7.7~-4.8],其高钾、准铝质的英安岩成分特征难以通过地壳部分熔融作用来解释,而相对同期基性火山岩高Sr而低Nd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它们为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大陆上地壳物质同化混染作用(AFC)的产物。

    • 浙赣皖相邻区与德兴、铜陵矿集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对比研究及其成矿

      2007, 26(1):13-20. CSTR:

      摘要 (1710) HTML (0) PDF 391.92 K (3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I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 相山“流纹英安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2007, 26(1):21-26. CSTR:

      摘要 (2268) HTML (0) PDF 271.93 K (3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主要由晚中生代打鼓顶组、鹅湖岭组火山岩和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所组成,主要岩石类型有酸性火山碎屑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和“流纹英安岩”等,“流纹英安岩”长期作溢流相火山岩处理。应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对相山“流纹英安岩”进行了测年,获得其年龄为129.54±7.93Ma,该年龄小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主体岩石——碎斑熔岩的年龄,结合其产状形态特征,认为“流纹英安岩”属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的流纹英安斑岩。结合前人测年资料,参照上侏罗统与下白垩统的145.5Ma界线年龄,提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的新认识。

    • 新疆阿尔泰高级变质带中淡色花岗质脉体的特征及成因模拟

      2007, 26(1):27-34. CSTR:

      摘要 (1597) HTML (0) PDF 449.12 K (3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高级变质带中广泛发育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透镜状和条带状的浅色脉体,主要有含Al2SiO5的淡色花岗岩脉、白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和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这3类脉体的A/CNK=1.1~2.14,属于S型花岗岩。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白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含Al2SiO5的淡色花岗岩脉,SiO2的含量增高,Al2O3、Na2O、K2O的含量降低。在NKFMASH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上进行相平衡分析和熔体成分计算表明,含A12Si05的浅色花岗岩脉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脉的熔体形成与蓝晶石型变质带的抬升降压过程有关,其熔融温度没有超过白云母脱水熔融反应,并且含Al2SiO5的淡色花岗岩脉不是由生成的熔体直接结晶形成的,而需要经历一定的碱性组分随流体迁移丢失;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的熔体形成主要以增温为主,并与白云母脱水熔融反应有关。十字石的脱水熔融反应对熔体形成有明显贡献。

    • 琼中麻粒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2007, 26(1):35-41. CSTR:

      摘要 (1713) HTML (0) PDF 364.33 K (3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琼中前寒武纪高级变质杂岩中的麻粒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利用不同的矿物温压计估算了麻粒岩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本区麻粒岩形成于高温低压(低p/T)环境,属于典型的低压麻粒岩,其峰期变质温度为824±15℃,压力小于0.5GPa,晚期岩石发生了退变冷却,终止温度为705℃左右,压力与峰期时的压力相近;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早期可能经历了一个缓慢降压升温的过程,峰期之后的退变则表现出近等压冷却(IBc)的特点。结合岩石变形作用较弱的特点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琼中低压麻粒岩形成于陆缘拉张环境,其可能的机制是,由于地壳拉伸减薄,导致软流圈减压上隆产生岩浆,上覆地壳岩石(包括已经结晶的岩浆)受到下部岩浆热源的影响而发生进变质,随后受拉伸扰动的地热梯度向正常地热梯度恢复,从而形成具有降压升温过程和IBC过程的顺时针pT轨迹。

    • 煤系地层中砂岩火山尘填隙物的成岩作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层为例

      2007, 26(1):42-48. CSTR:

      摘要 (1687) HTML (0) PDF 371.51 K (3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泥炭沼泽环境下发育的富含火山尘填隙物砂岩是煤成气的主要储集层。研究表明,该类砂岩的原杂基主要由同沉积期初步水化作用的火山尘构成;在煤系地层水环境下,火山尘经过初步水化作用后并不能形成沸石族矿物,主要形成了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的微细混合物;在埋藏过程中,砂岩火山尘填隙物的水岩反应受到煤系地层水介质性质及其活动性影响,主要发生脱水收缩作用、溶解作用、蚀变作用、碳酸盐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火山尘填隙物的成岩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可改善天然气储层,但也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 >综述与进展
    • 钙钛矿结构MgSiO3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体系大小对弹性性质与状态方程的影响

      2007, 26(1):49-56. CSTR:

      摘要 (1782) HTML (0) PDF 402.15 K (2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300-3000K、0.1~100GPa条件下,MgSiO3钙钛矿大小两个体系的平衡状况和热力学性质,并将大小两个体系的模拟结果与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体系大小对哪些物理性质有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为后续工作选择合适的模拟体系进行模拟研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无论在模拟的平衡过程中还是利用模拟数据对状态方程参数的拟合中,大体系的拟合结果都比小体系的计算结果接近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大体系的各项模拟结果与高温高压实验结果相比,相差均在1%左右。因此,在计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模拟较大的体系有助于得到更精确的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

    •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2007, 26(1):57-66. CSTR:

      摘要 (2441) HTML (0) PDF 404.47 K (4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随着同位素测年和示踪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学家对地幔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同样,随着研究案例的日积月累,对A型花岗岩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现在,人们所讨论的A型花岗岩已经不再局限于狭义的花岗岩,事实上已经扩大到花岗质岩类(如闪长岩和辉长岩)甚至喷出岩(流纹岩、流纹-安山岩),其识别标志像埃达克岩(adakite)那样越来越依赖于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纹,其物源的多样性和成因的多种模式得到多种同位素联合示踪研究结果的不断支持,但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仍然以伸展体制为主。

    • PGE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分配系数的实验研究进展

      2007, 26(1):67-76. CSTR:

      摘要 (3095) HTML (0) PDF 390.94 K (3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现代化仪器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改进,对PGE的分析技术已经取得突破。PGE已经成为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PGE和Au元素的分配系数实验的研究进展,区分和总结了适用于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实验数据。根据此实验数据发现仅用硫化物液相不混熔模型难以解释岩浆硫化物矿床的高PGE-Au含量,提出应该增加考虑岩浆后期的熔体或流体活动对PGE-Au元素的再富集过程。同时介绍一些关于PGE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 >问题讨论
    •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大陆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

      2007, 26(1):77-89. CSTR:

      摘要 (3458) HTML (0) PDF 705.61 K (4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混染作用可以给出似消减带信号,并导致将受到混染的大陆玄武岩误判为岛弧玄武岩。没有受到混染的软流圈(或地幔柱)源大陆玄武质岩石通常是以(Th/Nb)N〈1、Nb/La≥1、低^87Sr/^86Sr(t)比值、高εNd(t)值及La/Nb和La/Ba比值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并以具有缺乏Nb、Ta、Ti负异常的“隆起”状多元素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为特征。当在所研究的火山岩系中发现有未受到混染的软流圈(或地幔柱)源玄武质岩石存在,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它们有属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系的可能。对于那些具有消减带信号的基性熔岩,可以根据Zr含量和Zr/Y比值,或利用Zr/Y—Zr图解,判断它们是否真正是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

    • >环境矿物学
    • 13X沸石处理含赖氨酸废水的实验研究

      2007, 26(1):90-94. CSTR:

      摘要 (1749) HTML (0) PDF 196.16 K (3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合成的13X沸石对废水中氨基酸(赖氨酸)进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沸石用量等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沸石对赖氨酸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pH=pKa1=2.2时,赖氨酸在沸石上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大于82%,饱和吸附量达51.73mg·g^-1。吸附等温线近似呈直线型,表明离子交换机制是沸石吸附氨基酸的主要方式。对已饱和吸附的沸石用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再生实验,赖氨酸的解吸率大于95%,沸石可重复使用。实验研究表明可用13X分子筛处理含氨基酸废水,为实际处理含氨基酸废水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 安徽龙河口水库流域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2007, 26(1):95-100. CSTR:

      摘要 (1693) HTML (0) PDF 234.67 K (3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龙河口水库是巢湖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对水库钻孔ALE的粘土矿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发现水库沉积的粘土矿物主要是绿泥石(含绿泥石/蛭石混层矿物),多年平均含量达40%,其次是高岭石和伊利石及少量的蒙皂石,伊利石的多年平均含量只有21%,远低于该流域中晓天河(54%)和滑石河(63.5%)的表层样。水库和龙潭河粘土矿物的含量组成较相似,与晓天河和滑石河差别较大。表层样中粘土矿物的差异主要受流域的地质地貌的影响,水库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特征主要与环境动力和粘土矿物的结晶习性有密切的关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